首页 > 新闻资讯 > 同辉新闻 >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 (2021-2023年)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 (2021-2023年)

发布时间:2021-03-01 18:23:57点击量:0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

(2021-2023年)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本公司作为深圳市第一批50所试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之一,现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发改社会 [ 2019 ] 590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发改社会函 [2019] 351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的产业运营实际,整合教育资源、产业资源和公司业务资源,特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

一、企业基础

(一)背景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 年,前身是深圳市同辉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潜心经营逐步走向集开发、设计、营销、生产为一体的新生力量企业。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客户的发展需求,为企业及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公司始终走在技术前沿,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扩展经营领域,于2016年变更为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转型升级为一家集智能制造、数控加工、专业教学、研发、销售、人才培养输送为一体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形成了以跨企业教育培训、高端职业培训设备研发与生产、企业自动化升级改造、高端互联网平台、高端就业服务等为主的完整生态链和服务体系。核心领域涵盖通讯、智能家居、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与仪器等行业领域,与拓斯达集团、长盈精密、摩比集团、联想、易力声、中国京信等同行及标杆企业建立长期持续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产品与人才解决方案。

公司拥有一支年轻、务实、高素质、高效率的开拓型团队,其中,实操型中高级职称专业人才 40 多名;数控专业领域研发团队由 20 多位本科及以上人才组成。教学与实习设备以进口与国产高端 CNC 等数控设备为主,设备总投入达亿元。

公司本着“同心协力、共创辉煌”的企业理念,响应国家人才战略,一直致力于“智能制造——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与深圳市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学校产学研项目,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共同承担数控人才培养责任。

(二)企业发展现状

2016年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深圳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合作成功转型为一家集智能制造数控专业、教学、研发、销售、人才培养输送为一体,产教融合型的企业。业务增长迅速,服务领域不断扩张,同辉施展了一系列战略布局。

1.提升产品服务

主要经营数控五金件制造,数控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类人才培养,符合国家人才战略。产品涉及通讯、军工、智能家居、机器人、自动化等行业领域。现服务的相关企业有华为、苹果、联想、拓斯达等知名企业。

2.打造“中德数控特色产业园”平台

2020年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在现有校企中德双元制基础上,与德国F+U集团、中德(欧)产业联盟、战略深度融合上,引进全国知名数控院校、配套智能制造优质企业,打造集“产、教、研、培”一体化的“中德数控特色产业园”,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为本土企业提供数控专业人才,提升本土企业竞争优势。产业园主要以“中德双元制融合升级”、“产教研一体化”、“全国院校教研合作”、“智能制造企业实训”四部分组成,涵盖了中德教育合作、跨企业数控专业培训、全国院校集训、现代高端智能制造企业实操共建等产、教、研、培等产业。

3.新设湖南工厂

2020年通过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我司于2020年10月与当地政府达成共识签定相关投资项目协议并在当地设立工厂,工厂面积约1.7万平方米。湖南工厂依托我司现有数控智能制造生产能力、技术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相关背景及成果,引进国内先进的智能制造水平、先进智能数控制造设备及相关配套产品生产线,打造集“产、研、培”一体化的智能制造型工厂,工厂主要致力于5G通信设备配件、医疗器械的制造、研发、销售为主。

二、合作现状

2015年11月1日起,宝安职业教育集团第二校区在同辉设立了企业校区。2017年8月,学校根据2017年宝安区政府工作报告及区教育局指示精神,又在企业校区开办了中德“双元制”实验班,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化,无论从规模还是内容上都有了扩展。目前,学校通过租赁办学场地的形式在企业设立了教学、实训基地,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 校企双方投入近500万改善办学环境。2019年8月,校企“中等职业学校双元制学习型工厂模式探索与实践”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前校区开设有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其中数控专业为深圳市品牌专业,专业部有12个班级共500多名学生。部门教职工38名,专业教师21名,高级教师4名,高级技师5名,区高层次人才5名,市高层次人才2名,深圳市技能菁英2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在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组)比赛中,取得二金一银一铜的成绩,在全国机械职业院校行业赛(教师组)比赛中,取得一金三银三铜的成绩。校区有CAD/CAM计算机房、精密测量室、3D打印室、激光加工实训室、数控维修室、工业机器人车间、机加工车间、数控加工车间等,拥有数车、数铣、加工中心等精密机床共40多台,普车、普铣、磨床、线切割、火花机、冲压机、磨床、注塑机和焊机等各类普通设备共50多台,设备总价值达3500多万元等。校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及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合作企业多达二十多家,多次承办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数控铣、模具及综合机械与自动化等项目的国家集训队异地训练和晋级比赛,连续二年承办深圳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技术应用”项目竞赛。

校区学生参加国家、省、市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近几年的比赛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中共获六金九银四铜共19枚奖牌,省赛获过五次一等奖,深圳市赛中数控项目比赛经常获得市赛的第一、二名。升学上,两个专业均获省教育厅批准,与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中高职衔接3+2”联合办学,每年有100名学生可以直通高职院校。校区源源不断地向合作院校输送人才,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助其成长,毕业生中有8位同学在职校及技师学院任教,有四位同学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有二位同学享受副教授待遇,其中杨登辉同学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荣获数控铣项目金牌和唯一的中国国家最佳奖,黄文豪、刘洋二位同学进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就业方面,实行了校企一体化办学,技能人才的培养更贴近企业用人需求,学生专业能力强,深受企业欢迎,还没毕业就好多给预订,近三年的毕业生有30%选择就业,部分岗位实现优质就业,就业率100%,充分展示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与实力。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深度,积极探索校企命运共同体新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人才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及知识产权共享等领域基础上推动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合作,构建产业和教育统筹融合发展格局,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企业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

四、目标任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本着“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未来三年内,在现有的校企业合用基础上,深入与更多的院校和知名企业开展深度融合,引进全国知名数控院校、配套智能制造优质企业,共同打造集“产、教、研、培”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型企业。

(一)人才培养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深圳市场大型骨干企业实际,合作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大纲、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精品教材),开展专业建设,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统一,兼顾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试要求,建立教学内容更新的长效机制。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布局、分步投入的原则,面向数控和模具制造、智能制造产业,打造设备先进、技术超前、产学研于一体的实训中心。进一步充实相关设备设施,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管理模式,合作创建中德“双元制”教学工厂。联合打造示范型企业实习基地。

3.开展中德双元制实验项目。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中德“双元制”实验班办学,作为教育主体的“一元”,承担企业应尽的责任,协助建设实训基地、教学基地,参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本企业以及其他相关联系企业需求,开展订单培养,联合招收学员,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将“双元制”实验项目成果扩大到学校其他专业,运用于企业培训。

4.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师资队伍,派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学校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岗位实践不少于两个月。

(二)技术创新

共同创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联合申报成为技能鉴定机构。学校投入部分专业人员或提供技术,与企业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推广。

(三)社会服务

学校支持企业成立宝安区数控模具跨企业培训中心。

支持企业吸收应用中德“双元制”实验班实验成果,在宝安区行业协会指导、支持下,联合宝安中德(欧)产业联盟,依托公司培训资源,调查、梳理宝安地域加工制造类企业岗位群及工种,建立“宝安区数控模具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主要开展企业培训师培训、高技能人才定制培训、在岗骨干职工培训、职业学校毕业生岗前适应性培训。探索以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方式解决学生高端就业和企业技工类人才稀缺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制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实现精准服务、精准培训、精准对接产业需求。

(四)企业内部培训与创业就业

合作制定企业职工培训方案,实现人员互相兼职,相互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学生就业创业、员工培训、企业技术和产品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提供支持;学校优先安排企业员工进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协助企业提升应用型管理岗位人员及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资格等级。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

五、预期成果

(一)建成精品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完成教学需要的工作任务单元课程,课程电子文本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电子教案、电子版教材等。

(二)建立企业技师工作室。组建由9人(其中中职教师6人、企业兼职教师3人)组成的校企教师团队,建立企业技师工作室。

(三)完善学习型工厂建设,打造校企深度融合典范。

(四)建立和完善“项目集约”的企业课程建设和实施机制。

(五)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力争双证率达到100%,取得行业资格率达到100%,鼓励部分学生考取外国行业证书,就业率100%,部分学生能高端就业率100%。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公司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联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由公司总经理和合作学校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及学校教师担任工作组成员,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原则,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工作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全面统筹规划项目的规划和实施指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二)运行机制保障

1.制度保障

研究制定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将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习实训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奖惩。

2.发展保障

以公司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为主体,构建内外部专家顾问团队,正确理解国家方针政策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发展规划可落地、可实施,保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划的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

3.合作保障

本着“依法依规、合作共赢”的原则,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资金保障

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公司成立专项资金,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按规划统一调拨使用,独立核算,定期审计,严把项目资金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方切身利益。

(四)政策保障

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建立企业与学校共赢的长效机制,合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3月1日


上一篇:中德“双元制”实验班阶段性经验总结及研讨会简报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热点资讯

深圳市同辉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 粤ICP备18161483号-1

法律声明 | 技术支持:国人在线

Top